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发行百万余册,并一度被作为中小学教科书。他将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话在《劝学篇》的开篇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到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

材料二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处于甲午战败后。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说: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也”,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领袖胡适(1891-1962)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之中,针对各地杂志报章上讨论“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的争论,分析并指出: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三派的主张: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选择折衷,三是充分西化。而他认为“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为过去,没人主张了。但所谓折衷,看去非常有理,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所以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的走上世界化的路。”

——摘编自方克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劝学篇》中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之洞、胡适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态度:福泽谕吉对儒家传统文化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对西方文化则主张全方位吸取;张之洞则强调“中体西用”,他认为儒家的圣道优于西方,反对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主张仅学习西方的技术。 原因:福泽谕吉为配合明治维新,实现文明开化,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洋务运动后期,西方与中学斗争日趋激烈,张之洞试图正人心,开风气,既抵制维新变法思想,又驳斥顽固派的保守。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虽然冲击了顽固保守势力,但不利于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阻碍了中国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胡适“全盘西化”的思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当时有助于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政治与思想近代化的发展。 【解析】 (1)本题结合材料一“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据材料二““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否定儒家传统文化、强调“中体西用”两个角度分别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劝学篇》中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洋务运动后期抵制维新变法思想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三“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的走上世界化的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阻碍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和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两个角度分别指出张之洞、胡适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梭伦开始赋予国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眼的划分比较策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

一一摘编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院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人民,所以众议院议员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 空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

一一摘编白许鑫《分权制衡思想演变及对沔方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在分权制约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查看答案

15至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 封建制度的普遍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题文).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是(

A. 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B. 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C. 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D. 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