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之父”。他决心“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富强文明之径”。1870年,他向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上奏获得批准。1872年,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然而,在守旧派官员的反对下,清政府做出撤回留美幼童的决定。
最早提议派遣留欧学生的是洋务派领袖沈葆桢。1875年,沈葆桢委派福州船政局法籍顾问携带5名船政学堂高材生赴欧游历。1876年,李鸿章派遺7名淮军军官赴德国留学。此后,清廷共派出80余人赴欧留学,多数学习海军。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一1949)》
材料二 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同感通过日本学习西洋文化是中国的最佳出路。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557人。留日学生以读速成科和普通科为主,多学政法专业,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以“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清政府开始调整留日政策,对留日人数和资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后,留日热潮逐渐消退。
——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在20世纪初期大批中国青年涌向日本的刺激下,一些美国外交官和政府中的“中国通”认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将因为这方面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可能的收获,进而控制未来中国的发展”。鉴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少数美国人士认为,退还庚子赔款也许是一个“伟大的办法”。美国国会即于1908年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将其在军旗下获得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用于扩张精神上的影响。1911年,作为留美预科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从而又兴起了留美教育浪潮。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公派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欧美的原因。与19世纪晚期留学欧美相比,20世纪初留学日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时代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下列作品中,与材料中诗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人间喜剧》 B. 《老人与海》 C. 《巴黎圣母院》 D. 《等待戈多》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适者生存的法则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 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 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 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山海关某处旅游景点,有一幅奇妙的楹联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遐思:“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理论能解释此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 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 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 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 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 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