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萌贵在《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中介绍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历程,这样写道:企业债务沉重,规模长期停滞。迫于政府压力的投资和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并提供“报效金”用做赈灾、庆典,总计外流资金多于800万两,另外还要免费为政府提供军运和官运,到清政府灭亡企业未见好转。这表明
A. 封建制度拖累企业的发展
B. 技术落后导致企业衰败
C. 洋务企业无法与外商竞争
D. 清政府不支持洋务运动
(题文)下表是1850年、1870年德、法、英三国蒸汽动力使用情况,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法国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快速发展
C. 德国统一促进了工业化迅速发展
D. 英国工业化起步最早发展最迅速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材料最想表达的是
A. 商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放松抑商政策
C. 南宋时期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并不具有典型性
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商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上述赋税变革表明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
B. 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
C.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
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现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和认识。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 “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B. “明代织工曰:吾业虽践,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
D.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最远到达红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