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

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以害楚国”。如城濮之战,王孙启“为先轸谋之,大败楚师”。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表明当时

A. 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

B. 分封制瓦解,君权的“沉降”

C. 贵族政治消亡,“尚贤”观念出现

D. 士阶层崛起,道德意识淡薄

 

A 【解析】 材料“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以害楚国”直接说明春秋时期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的“沉降”,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且分封制是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排除B;材料中“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体现了“尚贤”观念,但“出现”不能体现,而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排除C;材料中重用的是“贵族”,不属于“士”阶层,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说明国家观念淡薄而非道德意识淡薄,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 具有制度性保障

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父权挣脱宗权

B. 宗法观念淡漠

C. 礼乐制度瓦解

D. 小农经济确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班固(32—92年),字孟坚。16岁入洛阳大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

究。其父班彪(3—54年)作《史记后传》,以补《史记》太初以后之阙。班彪死后,班固受汉明帝之命续写父书,以《史记》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著《汉书》。公元92年,班固去世,尚有8篇“表”及《天文志》未完成,其妹班昭奉汉和帝之命完成编著。

《汉书》内容包含了整个西汉的历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历史记载多采用《史记》原文,汉武帝以后部分多本于《史记后传》。《汉书》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其后的“正史”大都以它为基准。《汉书》问世后,史家“竟弃马而学班”,“奔走班固之不暇”。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摘编自《传统史学的范本——(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书》得以修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将班固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的理由。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

—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时,全国学制的完全统一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确定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以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为此,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完全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和需要,它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吸取了我国人民教育(主要是革命老根据地的教育)的经验,改革了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旧学制,制定了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所必需的新学制。新学制完全革除旧学制的弊端,其改革的重点是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学制明确作出关于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的规定,这两种教育不是占次要的地位,而是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1年新中国学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