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后汉书·祭祀志》载:“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

《后汉书·祭祀志》载:“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据此可知

A. 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体系

B. 商周时期监察制度已具备雏形

C. 上古先贤倡导道德教化诚信治民

D. 印玺尚未具备强烈的政治功能

 

D 【解析】材料中的“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反映了印玺的起源,最初主要作为贵族之间相互取信的信物,还没有赋予其强烈的政治功能,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后,印玺成为皇权独尊的重要象征,故选D。商代的甲骨文已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监察制度和上古先贤倡导道德教化诚信治民,故BC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 “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B.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 “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D.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查看答案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吏治废弛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以害楚国”。如城濮之战,王孙启“为先轸谋之,大败楚师”。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表明当时

A. 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

B. 分封制瓦解,君权的“沉降”

C. 贵族政治消亡,“尚贤”观念出现

D. 士阶层崛起,道德意识淡薄

 

查看答案

《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 具有制度性保障

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父权挣脱宗权

B. 宗法观念淡漠

C. 礼乐制度瓦解

D. 小农经济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