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法国启蒙运动
C. 欧洲宗教改革
D. 英国光荣革命
联邦法令废止权在美国历史上又被称为“98年原则”。1798年,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议会分别通过决议案,宣布亚当斯政府制定的《外侨与煽动叛乱法》违宪,在两州范围内无效,且缺乏强制力。此后,直到内战之前,南北各州在自己的权力受到联邦侵害时,均援引“98年原则”予以抵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1787年宪法》存在严重弊端 B. 州权的扩张导致联邦分崩离析
C. 议会制是美国政治的重要基石 D. 各州有权捍卫其宪法保留权利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法案》,规定:由行政部门实施关税减让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议;以1930年关税法案规定的关税(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税率)为标准,总统有最高不超过50%的税率减让和让外国商品维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待遇的权利;实行无条件最惠国原则。根据这一法案
A. 国会丧失贸易立法的权力
B. 关税壁垒被废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 行政机构在对外贸易中的权力扩大
D. 美国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部授权宪法,它规定了民主的程序。从理论上讲,国会、总统、最高法院,都是民主的代表机构。从其产生方式看,民主性最强的机构是
A. 总统
B. 参议院
C. 众议院
D. 最高法院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权力运行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美国总统否决权力不断扩大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