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文明交流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文明交流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以前是“东学西传”,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第二阶段:16世纪以后是“西学东渐”。

材料二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的诸多绚丽篇章,和平和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

——摘编自李翠玉《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两个阶段中西文明交往的特点。简要分析“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运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1)特点:“东学西传”时期:中西文明交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以物态文化为主双向交流;西方传教士主导;东学对西方比西学对东方影响更大。 “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明交流是在武力胁迫下的进行的;以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影响中国的单向交流为主;在交流中以中国人学习西方为主要途径;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即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文化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过程。 影响:经济上,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逐渐汇入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政治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改革运动,加速了旧体制的解体和近代民主政体的建立;思想文化上,西方文明的传入,有利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认同材料观点。在不同文明交往中,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在中国古代,汉人代表的农耕文明与匈奴代表的游牧文明,自春秋战国以来在不断的冲突中相互融合。为防范匈奴骚扰北部边塞秦赵燕三国和秦朝修筑长城,汉初兵败匈奴实行“和亲”加强文化交流,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将匈奴所属之地纳入管辖,东汉时期,南匈奴与河套地区汉族共同生产,相互融合。在汉人与匈奴的长期交往中,彼此相互学习,匈奴接受农耕生活,定居河套地区,汉人也学习匈奴的游牧生活 由此可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史实举例可以多元如鲜卑族和孝文帝改革、元朝、清朝等民族交往的事例。如果不认同材料观点也可同样赋分) 【解析】 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两个时期的交流方式、交流内容、交流的主导者以及交流过程等角度分析。“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再次,运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进行评价。材料二的观点是:不同文明交往中,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是符合史实的,因此要表明肯定的态度;评价,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朝对匈奴的关系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 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 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 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 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两国的做法

A.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B. 有利于调节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C.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    D. 刺激了各国的出口贸易

 

查看答案

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 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 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D.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查看答案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雅典

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B. 注重权利意识的培育

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

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 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

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