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气,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因此孔子主张
A. 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兼爱非攻 D. 克已复礼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从远古时期的刻面陶符,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汉字沿着它自己的文化脉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遍了世界。其中,甲骨文盛行于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死伤约 5万人。 6.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人沦为 难民。以色列扩大了领土,获得东耶路撒冷地区,并把占领的阿拉伯人城镇发展成犹太人定居点。美苏为了各自的利 益都极力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埃及、叙利亚无法收复失地,也使埃及不得不承受关 闭运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1973年 10月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大教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反攻,短时间内打败叙利亚,迫使埃及军队撤退。 10月下旬,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与 停火相关的决议,埃及、叙利亚、以色列正式停火。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纷纷以石油为武器支持埃、叙。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石油提价、减产、禁运、国有化等措施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西方国家。虽然禁运在几个月之后结束,但1974年初石油的价格翻了两倍,这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中东发生的冲突。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不断爆发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反击的影响和美国的应对之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符合古训,有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政治思想,分析影响商鞅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康有为“伟大方案”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论证“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接受了统制经济学的主张,开始筹划建立国有经济体系。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关系国家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悉由国家经营之。”30年代初“统制经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中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由蒋介石等四名委员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文明交流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以前是“东学西传”,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第二阶段:16世纪以后是“西学东渐”。
材料二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的诸多绚丽篇章,和平和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
——摘编自李翠玉《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两个阶段中西文明交往的特点。简要分析“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运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