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其中41.8%集中在上海,37.9%集中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 官府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商品经济向开始农村渗透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河北《元氏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具有
A. 农工结合的特点
B. 工商皆本的特点
C. 精耕细作的特点
D. 自给自足的特点
(题文)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