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角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模式中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示例二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顶有利于经济发展.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弱化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试题答题时第一步是要亮明观点,按照题目说明,不能脱离政府与市场这两个核心;第二步是要围绕自己列出的观点引用史实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实引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题目蕴含的观点为例,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在说明过程中,可以列举中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放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滞胀”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等主要史实,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不要忘记列举这些史实的时候,要紧密结合主题观点,进行简单的点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提出铁路计划,主张由铁路总公司出面募集4000万两,先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先办芦汉,后办苏沪、粤汉等路。

1898年,清政府设立矿务铁路总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同年,总局颁布章程,规定此后各省开办路矿,无论官商华洋,均应按照本章程办理;借用外资须由总局核准。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

—据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材料二 1949年1月,军委铁道部成立,明确提出人民铁路的办路方针是“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提出以“建设一个准确、迅速、安全、经济、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人民铁路为奋斗目标。到1949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均被铁道部接管。

“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

—摘编自丛树海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建国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内商业领域,清代的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专卖制度、榷关制度、牙行制度和行会制度等方面。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把商业经济的发展控制在封建经济、政治体制能容许的限度之内。既需要商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以便为封建体制服务,又需要防止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危害封建体制,这就是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的实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识到恤商与抑商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趣新探》

材料二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丽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的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嶙起》

(1)根据材料一,阐释清代抑商政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重商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3)上述材料表明同样是处于社会转型期,中英商业政策却明显不同,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 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B. 直接促进了欧元的发行

C. 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 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查看答案

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织来确定了多方在战后世界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A. 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    B. 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C. 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D. 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查看答案

从1955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包括面积、产量、增产措施和农事进度等),改为只下达收购计划。农庄的生产计划上报区执委会备案,如有出入,进行协商仍不通,最后决定权属于农庄。该措施的实施

A. 表明苏联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B. 表明苏联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表明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D. 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