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订入中国,而业治种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古》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950年开始生效……1840一185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体系

—《剑桥欧洲经济史》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囯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路易新•道格拉新认为1933年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统几乎使美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者“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剑桥欧洲经济史》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贸易发展的作用?

 

(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策的藩篱。 (2)影响: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洋货的涌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生困顿,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要求从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得。如果只从一个角度答题,得 (3)作用: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作用:刺激出口,争夺世界市场,促进经济回升。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这一信息可概括出作者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由此可风他是反对重农抑商的。所以他的观点可概括为: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结合宋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即可答出,可归纳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策的束缚。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里的变化,有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经济思想观念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归纳其影响。可归纳为: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洋货的涌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生困顿,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作用: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航海条例》的颁引起了英荷之间的战争,结果荷兰被打败,荷兰海上霸主的地位丧失的,所以《航海条例》在英囯发展史上的作用可归纳为: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变化的原因: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英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此可从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经济思想的出现以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来归纳其变化的原因,可归纳为: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背景:依据材料中讲到的托马斯修正案的内容和出台时间,可知其背景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质:对托马斯修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该法案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案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结合罗斯福新的影响可归纳出该法案有利于刺激出口,争夺世界市场,促进经济回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A. 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 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C. 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冲击

D. 使国际贸易额增长放缓

 

查看答案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架设于

A. 上海

B. 北京

C. 天津

D. 台湾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

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 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

B. 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

C.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