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3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王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精...

1923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王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精神,体现清华教育的宗旨。其中有一段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A. 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B. 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 古今贯通的治学理念    D. 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A 【解析】材料“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强调的是对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没有体现出救亡图存和治学理念,故BC项排除;D项是明末清初的提出的,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度

总督

巡抚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年

7

3

8

12

1864年

3

7

0

15

 

 

A. 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 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 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查看答案

1896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据此可知

A. 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 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

C. 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

 

查看答案

(题文)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 雍正弱化法律的作用

B.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查看答案

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

A. 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D. 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

 

查看答案

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发展

A. 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

B.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是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

D. 受到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