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针,实施“军转民”的战略。他认为空军、海军、国防科工委都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军民合用或是转为民用等方式,“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同时提出打破军民界限,要“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此时,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除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特指军工厂所生产的民用产品)科研和生产,间接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为科技人员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意义。

 

(1)背景: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原有军队体制的弊端。 措施:军用基础设施转为军民合用或民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地方建设;进行民品科研和生产。 (2)意义: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民合作(军民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 【解析】 (1)背景:根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得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根据“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原有军队体制的弊端。 措施:根据“他认为空军、海军、国防科工委都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军民合用或是转为民用等方式”得出军用基础设施转为军民合用或民用;根据“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得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地方建设;根据“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科研和生产”得出进行民品科研和生产。 (2)意义:根据“间接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为科技人员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得出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民合作(军民融合);根据“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得出促进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根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得出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除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科研和生产”得出有利于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至秦,儒法两家所据以对立的不仅仅是社会主张,而且也涉及了社会实践。特别是法家,把儒家的礼视为迂阔的说教、过时的主张而加以排斥,无论治国治家还是安民,都主张用严刑峻法。正是这种社会主张及其实践,使得“礼”与“法”这对本非对立的东西形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对立情况至汉武帝以后开始发生变化,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礼、法关系的角色得以转换。他主张德刑并用,侧重于儒家德治教化的统治原则,开启了“礼”“法”结合之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与“法”的结合,既是西汉以降的继续,也是这个过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结合中,“礼”“法”本身都发生了变化,“礼”具备了不可违背的法的权威,“法”具备了服务人文的礼的精神。

—摘编自梁满仓《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材料二从国家法的地位来看,传统社会的国家法律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相适应。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已有的法律呈现二元性,即官方制定法(王制刑律)和民间的家族法。……从传统法律的性质来看,贯穿于官方制定法和民间法的礼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对象,体现了身份的不平等,也体现了地位的不平等。

—摘编自曹建军《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法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转型的角度,谈谈礼法传统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A. 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

B. 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C. 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

D. 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漫画旨在说明美国

A. 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

B. 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 对欧洲控制日益加强

D. 遏制政策必然失败

 

查看答案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 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 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