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

 

(1)特征:①讲究(重视)法治(礼法并重或外儒内法、德法兼治、文武并重);②政法一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③尊从儒礼(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④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2)原因: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 ②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法律规范; ③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 ④倡行法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有利于人类进步,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 ⑤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 【解析】 试题(1)根据材料一“文武兼治”,可得出第一个要点;根据“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表明存在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仁政教化以德治县”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2)罗马法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解答本题,应把罗马法思想内容的特点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结合起来组织答案,例如,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A. 赤字财政、扩大福利

B. 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 削减开支、平衡预算

D. 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查看答案

铸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可以充分揭示一个社会的面貌。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其图案描绘一位市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 罗马每个自由民都享有投票权

B. 当时罗马的法律高度成熟

C. 充分体现罗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D. 反映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

 

查看答案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 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 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 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 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