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解析】 (1)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事件:由材料一中的“1894年”再结合所学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知“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产生于19世纪末,结合所学19世纪末的相关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的签署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因此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出现了“激进的改革”思想。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应该从其性质和积极影响等角度回答,首先从维新变法思想本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这本身就是爱国和进步的,虽然结果失败了,但是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下图,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 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查看答案

(题文)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该咨文发表的背景有: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C. 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 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

 

查看答案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查看答案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 联邦银行

B.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农业调整署

D. 紧急救济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