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人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 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D. 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A. 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B. 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
C. 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
D. 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逸周书》(原名《周书》,是一部记载西周浩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卷五《作摊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据此推定
A. 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
B. 西周时贵族政治解体了
C. 郡县制在西周已经出现
D. 西周时县与郡的长官由周王任命
商鞍《君臣》中记载:“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建立
B. “以法治国”成立为治国标准
C. 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
D. “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