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
A. 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
B. 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C. 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 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下图图表所示内容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A. 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B. 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
C. 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A.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 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
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