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意义是
A. 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 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 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五四运动的影响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C.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对
A.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C. 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 反对欧美文化
B. 强烈的爱国精神
C. 抵制近代技术
D. 打败了侵华列强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 1853年的“定都天京”
B. 1856年的“天京变乱”
C. 1853年的《天朝田亩制度》
D. 1859年的《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