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1)立足点:国家利益。原因: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 (2)看法:基本否定或弊大于利。谈谈:肯定——“一边倒”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使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或者否定——“一边倒”使中国过多依赖苏联;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3)变化:由盟友到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4)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解析】 (1)从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可以分析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两大阵营的形成来说明。 (2)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对“一边倒”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一边倒”政策产生了很多弊端,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在回答自己的认识时,可赞同材料观点,也可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论证。 (3)根据材料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条约内容回答出中苏关系由盟友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并从有利于中苏双方和世界和平的角度概括出意义。 (4)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可结合国家利益和形势的变化,从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体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展开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查看答案

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

A.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 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 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 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查看答案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查看答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一系列关于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论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进行立法和修订。这说明我国

A. 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 实现了依法治国

C. 完成了拨乱反正

D. 实现了有法可依

 

查看答案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