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

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Ⅰ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保证民主防止袁世凯专权的?

(4)依据材料四,建国初期依据宪法确立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新时期以来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有何重大的发展?

 

(1)监察官:御史大夫目的:维护皇权 (2)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4)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海选”制度 【解析】 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秦代的时候,设立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结合材料“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可知,其目的是维护皇权。第(2)问,依据所学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材料“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及所学可知,这种制度使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牵制,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第(3)问,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可知,革命党人通过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及责任内阁制来防止袁世凯专权的。第(4)问,从材料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投票选举”可以看出,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新时期以来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重大的发展可以从“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查看答案

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

A.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 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 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 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查看答案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查看答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一系列关于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论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进行立法和修订。这说明我国

A. 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 实现了依法治国

C. 完成了拨乱反正

D. 实现了有法可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