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1)核心:“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以归纳出“仁”和“礼”的思想。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是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第二小问从汉武帝时期政治和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艺

B. 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 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 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查看答案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 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 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 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此殊荣是因为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 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 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提出了“自然选择”观点

 

查看答案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下列属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灵魂人物的是

A. 薄伽丘    B. 拜伦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 完成了拨乱反正 B. 打破了思想束缚

C.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深化了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