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信息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角度分析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从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加强国际合作以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艺

B. 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 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 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查看答案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 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 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 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此殊荣是因为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 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 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提出了“自然选择”观点

 

查看答案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下列属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灵魂人物的是

A. 薄伽丘    B. 拜伦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