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题文)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 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制品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小农经济仍未完全解体,故A错误;由表格看出,原料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正确;中国政府在材料中未体现,且根据史实可知政府在此时期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错误;机器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相对较小,不占据主导地位,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 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B. 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

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查看答案

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A. 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 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查看答案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     )

A.全面恢复私有制                           B.实行商品贸易

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禁止私人贸易

 

查看答案

明隆庆年间,有一徴州商人黄汴曾记其所见的苏州市场:“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身诸行日用物件,从其所欲。”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B. 城市商业十分繁荣

C.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出现

D. 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 罗斯福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