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 合理调整工商业

D.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判断,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相关措施。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判断选项:可知,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表述不符合史实,“赎买”不等同于“接管”,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而ACD三项表述的措施,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图反映了近代时期某地花生和烟草种植面积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反映出

A. 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西方列强疯狂掠夺原材料

C. 中国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

D. 该地农业生产力有所提升

 

查看答案

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

A.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 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查看答案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实践有

①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劳动竞赛

③办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④普及人民公社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对下表认识正确的是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比例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完全排挤了私有制经济

B. “一五”计划已经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

D.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刚刚完成

 

查看答案

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仍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表明

A. 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B.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急于求成倾向

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得到根本改变

D. 新中国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