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有哪些表现?“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及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1)宋代商业革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城市打破时间限制,如夜市晓市;打破空间限制,坊市界限废除,出现草市;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西欧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商路中心转移。 影响:促进西欧封建整顿的解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为维护统治,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3)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比较繁荣,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商业发展历程,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宋朝的“商业革命”的表现,可以联系教材关于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来回答。西方“商业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对欧洲社会在商业方面的巨大影响,可以联系教材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商业革命”的表现和影响等有关内容来回答。 (2)“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和“西方的冒险事业”应当是指各自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联系教材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等内容来回答。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根据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来回答。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可以看出,欧洲的对外贸易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等地表现出不同的状况。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归纳出欧洲的对外贸易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清政府

A. 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C.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D. 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查看答案

1991年11月,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在汉城召开会议,讨论亚太经济合作(APEC)的进程,包括巩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原则和目标、地区经济趋势和问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步骤等。这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

A. 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往来与合作

B. 是亚太地区国家走向联合的开始

C. 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

D. 消除了亚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查看答案

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C.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