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1)特点:中国近代城市化起步晚;是在外力作用下开始;首先在通商口岸发展;发展艰难缓慢。 (2)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的享有程度远低;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低;流动儿童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起步晚、外力作用、通商口岸、发展艰难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可从社会保障、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平等接受教育等方面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的稳定、城镇化进程、小康社会等方面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有哪些表现?“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及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清政府

A. 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C.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D. 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查看答案

1991年11月,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在汉城召开会议,讨论亚太经济合作(APEC)的进程,包括巩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原则和目标、地区经济趋势和问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步骤等。这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

A. 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往来与合作

B. 是亚太地区国家走向联合的开始

C. 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

D. 消除了亚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查看答案

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