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

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

B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C

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

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这说明在商朝丝织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说明西 汉时期已经发明纸并可以用来绘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积贫的局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 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 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言论

事件

A

秦始皇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魏孝文帝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迁都洛阳

C

唐太宗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明太祖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建立内阁制度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