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知行合一

B. 经世致用

C. 格物致知

D. 与时俱进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可以看出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即在道德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则是“良知”的完成。C项是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 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查看答案

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

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

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

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说来,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变革可以在短时期导致天翻地覆变化,但随后也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场或多场纠偏运动。相反,那些貌似缓慢、渐进的变革,短时期显得收效甚微,进展缓慢,但它却往往使人们在不易觉察时发生真正的变革。当人们一旦醒悟,世界已经全然改观,人们不愿意再回到旧秩序,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旧秩序,因为社会基础全变了,人们的意识也变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历史上真正的变革,还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变革,温和、舒适,但不可逆,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之谓也

—摘编自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近代史的一个例子,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19世纪英国经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概括其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