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19695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C 【解析】 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要借外债,这也体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农民过去很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然而张德元、潘林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见如图),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内改革,打破了亲缘、地缘关系

B. 对外开放,西方拜金观念渗入农村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D.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查看答案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A. 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B. 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 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查看答案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解决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D. 没有改变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导致壁画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D. 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

 

查看答案

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

C. 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