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在这些地区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解析】 材料核心信息:19世纪中后期,部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棉花地位提高;这说明部分地区出现“耕织分离,农产品出口增加和商品化程度提高”,基本符合近代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的内涵。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只是部分地区种植棉花增多的现象,没有提供农业产业结构的具体比例信息,无法得出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的结论,A项排除;材料只提供棉花种植增多的信息,棉花种植不等于棉纺织业,没有体现棉纺织业在地方GDP的主导占比,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土地所有制类型及其变化,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 奴隶贸易的兴起

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 内燃机的应用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在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和地区的征服过程中,“炮舰和廉价商品摧毁了一切万里长城。”西方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商品”始于

A. 新航路开辟前夕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查看答案

(题文)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记》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

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自给自足

③规模小,比较脆弱

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