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主要措施。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影响:(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变化: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4)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1921年”、“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第二小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可知,影响是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可以得出措施是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变化是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可以得出变化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4)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措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 海南岛

B. 深圳

C. 大连

D. 上海浦东

 

查看答案

(题文)“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题文)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

B. 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C. 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查看答案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B. 急躁冒进思想己经初露端倪

C. 市场经济理论己然引发探讨

D. 经济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动摇

 

查看答案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 “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 “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 “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 “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