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

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C.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 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C 【解析】由“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故选C;我国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排除B;我国古代是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专制制度的松弛

B. 社会风尚的变化

C. 市民阶层的产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查看答案

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 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B. 手工业技术的巨变

C.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D. 世界市场的需要

 

查看答案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