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1840年前、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 国产粮食商...

下表为1840年前、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

 

国产粮食商品量

国产粮食商品值

亿斤

占产量(%)

万两

1840年前

20

10.0

1553

1894

372.5

15.8

37250.0

 

 

A. 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 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 【解析】题目中“粮食商品量”是指农民所生产出的粮食用于出售的部分,粮食商品量的并不代表粮食所有的产量,而且“从粮食商品量占产量比”粗略估算1840年前总产量为23300亿斤,1895年总产量大概为23576亿斤,因此从总产量上来农业生产仅仅是略有所增长并没有得到长足进步,错在“长足”故A项错误;B项的结论是可以直接的从已有数据中正面得出的,但题目要求从侧面反映出,因此B项被排除;C项符合题意,国产粮食商品量所占产量比重增加,商品值增加,从侧面反映出粮食生产越来越多的不仅仅自给自足的需要而是用于商品交易,故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C项正确;材料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为1840年前至1894年,为中国近代史前期,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始终自然经济占主体,因此D选项排除,“巨大变化”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

年份

棉花

其他

1871—1873

52.7

5

0.1

0.2

12.5

1881—1883

2

26.2

0.2

0.4

27.0

1891—1893

26.9

24.9

1.2

4.8

5

 

 

A. 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 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 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D. 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这本质上反映了

A. 内阁制彻底瓦解

B. 宦官操纵威柄

C. 皇权专制的痼疾

D. 内阁首辅无权

 

查看答案

1572年,年仅10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

B.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C. 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

D. 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查看答案

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

A. 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B. 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 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 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查看答案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 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