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解析】 据材料时间信息“1962年9月”即内容可以得出材料强调的是三年困难后,党中央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的史实,C符合题意;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进步,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主要说明

A. 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B. 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

C. 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地政策的调整

D. 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查看答案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 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 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 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 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 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 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 中共十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 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查看答案

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这表明当时

A. 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共调整土地政策

B. 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C. 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D. 土地革命受到“左”倾错误严重误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