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通过...

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一修订主要是基于

A.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B.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

C.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D 【解析】1995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是变政府对经济的计划控制为宏观调控,这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1984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变政府对经济的计划控制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调节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旨在

A. 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C. 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D. 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查看答案

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 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 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 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 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查看答案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 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 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 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查看答案

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A. 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

B. 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

C. 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

D. 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