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

(题文)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A. 贸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 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设置关税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符合题意;A说法本身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局势紧张的信息,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C. 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D. 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

A.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查看答案

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

A. 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

B. 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D. 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查看答案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 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 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 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 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查看答案

1953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指出,农业部门“大批农业专家和集体农庄工作人员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

A.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 扩大农业的自主权

C. 以增产为主要目的    D. 改变集体农庄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