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它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 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 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A 【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钢铁厂1家”“机械厂”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内迁企业类型不均衡,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的是内迁企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比例,故B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 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 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查看答案

(题文)《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全面介绍西方的民主代议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A.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辨证思想

B. 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 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 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查看答案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查看答案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