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出现
A. 飞钱 B. 柜坊 C. 票号 D. 交子
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A. 追求气势恢宏,浪漫神秘
B. 体现了日益通俗化的趋势
C. 注重铺陈排比,追求神韵
D. 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需要
(题文)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贾广兴在《龙门石窟群中的商业窟》一文中说:“在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群中,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荣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石窟的雕塑家大多从事商业活动
B. 唐朝的开放造就了商业繁荣
C. 佛教传播普遍出现了商业化倾向
D. 石窟艺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史学家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C. 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D. 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兑换货币的凭证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中国最早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