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

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 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

B. 标榜民主却忽略民族危机

C. 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

D. 政治主张理想化而忽略实际

 

C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五四运动标榜民主,故B错误;“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说明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故C正确;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政治主张理想化,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

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共一大宣言》

C.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查看答案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 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 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 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查看答案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南京

D. 天津

 

查看答案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 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 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 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