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
B. 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 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 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的评论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
B. 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
C. 辛亥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
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A. 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 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 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有人评价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说它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评价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A. 农奴制改革
B. 二月革命
C. “四月提纲”发布
D. 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