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3)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帝退位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 【解析】 (1)关系:根据“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得出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说明:根据“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分析得出: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结合所学,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根据“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得出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2)区别:根据“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存在根本区别。 (3)答案可以是同意,理由可从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分析说明。 如不同意,理由可从《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等角度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8年11月底,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怀着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困惑,

梁启超在蒋百里等人陪同下前往欧洲考察,后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记录了他在欧洲所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材料二  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

材料三  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宪。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于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激派政府”进行的革命“历史价值”何在。

(2)材料二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指什么?这次“外交失望”直接引发了什么运动?有何重大影响?

(3)根据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论证

 

查看答案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

B. 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 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 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的评论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

B. 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

C. 辛亥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