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 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 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A. 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 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 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 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 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下图为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 都与当时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关
B. 都与美国有着直接联系
C. 体现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1957年 | 1965年 | 1972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0年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 |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提交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同中国改善关系,以便与苏修相对抗。……由于尼克松内外交困,所以,他强烈要求访华,他来时,不得不带些东西来。”材料表明
①中美关系结束了对抗,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存在
③中苏友好结盟关系破裂,两国关系日益恶化
④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