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则经营”。这说明张謇主张
A. 兴办国营企业
B. 发展民营企业
C. 创办实业救国
D. 建立预算制度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 农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辛
B. 重农政策与现实相背离
C. 商人可凭经济实力任官
D.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
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年代 | 田赋 | 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数额(单位:元) | 百分比 | |
1842年 | 42,293,282 | 76 | 13,030,589 | 24 |
1885年 | 49,829,423 | 48 | 53,405,201 | 52 |
1890年 | 51,999,675 | 44 | 66,323,100 | 56 |
1903年 | 57,269,194 | 38 | 92,143,422 | 62 |
1911年 | 74,076,073 | 27 | 202,723,658 | 73 |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 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题文)《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 采集经济的出现
B. 种植经济的出现
C. 渔猎经济的出现
D. 畜牧经济的出现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 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