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 《海国图志》 B. 《新学伪经考》 C. 《民报》 D. 《新青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 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
A.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 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 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 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
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 日本侵华南京沦陷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 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 经 文 评 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