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这反映出( )
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B. 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D. 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题文)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 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B.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
C. 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D. 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划线部分应填入
A. 民主
B. 科学
C. 法制
D. 道德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A.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 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 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