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示例①: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论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甲午战争的冲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一 步推动思想解放。 示例②: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论证: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反对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本题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所以我们要围绕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容来回答。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内容看,时间段限在19世纪60、70年代到一战期间,任选的时期是一战时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来分析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 深圳

B. 广州

C. 珠海

D. 海南岛

 

查看答案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图表。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上述活动

A. 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

B.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D. 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