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世纪上半期的西方殖民扩张被称作“早期殖民扩张”。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A.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B.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C. 以工业革命为主要推动力
D. 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
1492年10月12日,他在航海日志中写进,我们收起所有的船帆,只靠一张主帆前进。然后我们抛锚,等待天亮。这是一个星期五,我们到达了一个海岛,在印第安人的语言里,它叫‘瓜那哈尼’。”材料中的“他”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题文)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题文)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个体小企业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古代
A. 社会安定 B. 精耕细作
C. 重农抑商 D. 科技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