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

《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一政策旨在

A. 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C.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D. 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D 【解析】根据材料“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指 “重农抑商”政策,为了维护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抑商的最初目的也是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不符,而不是刻意维护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限制商人服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

B. 摒弃抑商政策

C. 放宽集市管理

D. 主张藏富于民

 

查看答案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查看答案

《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 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

C. 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 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大都会技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徹各二,江苏、潮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选项中对此鰹读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 河南地区开发较早,经济较发达

C. 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 耕作工具先进

B. 注重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发达

D. 耕地面积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