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
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一政策旨在
A. 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C.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D. 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
B. 摒弃抑商政策
C. 放宽集市管理
D. 主张藏富于民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 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
C. 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 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