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

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变化: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卫星城。 原因: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苏州的转型;西方商 品的涌入,冲击了苏州传统的经济;传统行会制度限制了近代化的转型;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等。 (2)差异:苏州,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曼切斯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 作用:纺织行业的技术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或推动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等。)运河与铁路的兴修,提升了曼切斯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答出“提升了曼切斯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即可。)促进人口转移速度加快;(或促进人口流动加快亦可。)促进周边中小工业城市的崛起。(或带动了周边中小工业城市的发展等。) 【解析】 本题考查苏州及英国曼彻斯特的兴衰变化及经济性质的不同。 (1)依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概括得出苏州经济地位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卫星城。由材料中“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近代以来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并根据材料一中苏州经济由盛到衰变化等信息的理解,比较概括出苏州和曼彻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即苏州为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业经济,曼彻斯特为近代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经济。由材料二“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概括总结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摘编自《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材料二: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新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中国的大博弈:通往新帝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不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A. 珐琅彩双环瓶

B. 青花五彩碗

C. 定窑孩儿枕

D. 江宁织造局云锦

 

查看答案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 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 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 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查看答案

(题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